由于目前网络监管难度较大,人们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较低,欺骗手段越来越高明,导致近几年网络诈骗案件多发。网络犯罪分子掌握网民个人信息后,通过冒充熟人博取同情,以精准场景设置实施的诈骗、敲诈。
临近年关,节日气氛愈渐浓厚,不法分子也跃跃欲试,想趁机捞一笔“过节费”,网络诈骗进入高发期。我们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呢?
别成为那头鲸鱼:怎样检测BEC欺诈
美国联邦调查局2016年12月的数据显示,网络窃贼通过商务电邮入侵(BEC,也称为钓鲸邮件)欺诈手段,从2.4万家公司盗取20亿美元以上。罪犯可在无意帮凶(被诱骗提交电汇请求的员工)的协助下盗取钱财。从公司财务部门的角度看,该笔交易完全合法。甚至确认电话或其他身份认证措施,也能联系到确实提交了该电汇请求的员工。详细>>
企业安全:解构移动欺诈风险
在移动浪潮的早期阶段,如今被认为迫在眉睫的威胁(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和不法分子滥用设备)当时常常仅限于理论上,果真影响企业的可能性很小。尽管这些威胁变得更加“切实”,但量化风险、证明有必要投入开支以防范这些风险还是一大挑战。因而,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移动安全软件仍然是为了防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单次事件,被认为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详细>>
返利的诱惑
相亲的陷阱
海外公检法诈骗
茶叶的骗局
宋英辉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首先,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蔓延快、辐射广的犯罪,而且诈骗的手法简单,翻新速度快,容易传播、仿效。其次,电信诈骗团伙作案居多,跨国跨境的趋势明显,采用集团化、专业化操作模式,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很大。此外,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宣传防骗,但是还是有部分死角或盲区。
吴中DataVisor中国区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他认为,伴随着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具有规模化、隐蔽性的欺诈手段,采用传统的反欺诈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无监督机器学习引擎为核心,同时结合其他检测分析技术的一站式风险数据分析平台,会是反欺诈不错手段,可帮助企业迅速找到“坏用户”,从而帮助客户提高运营能力。
李新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
目前,八成的网络欺诈场景都来自移动端。移动网络隐私的泄露主要有手机软件获取、免费Wi-Fi窃取、旧手机设备泄露,以及黑客盗取企业大数据等渠道。其中,由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者众多,以及监管平台在很多方面都难以覆盖周全,这使得手机软件良莠不齐,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问题时有发生。
周辉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在现有的法律中,目前并没有对互联网产品能够获取哪些用户数据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周辉认为,除了期待应用软件服务商自身能够有自律的行为,政府加强有关立法、加强有关执法,其实在面对网络隐私和网络欺诈行为,关键还是用户自身保护意识提升。
网络欺诈研究报告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报告
2017年7月19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7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个人隐私保护依旧路途遥远,手机APP越界获取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
八成网络欺诈来自移动端:指纹、刷脸信息泄露后果更严重
对于受者只是把原来有的应用程序单独放在替换平台上,规模经济获得了围或者只是把原来有来有经济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效率...
安全联盟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报告
2017年上半年,安全联盟共受理网友举报63.3万条。面对网络诈骗这一社会顽疾,在去年公检法、银监会、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联动高强度治理之下,形势有所缓解。